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论坛五(二)“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将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承办。

在全球化与数字文明交织的当下,中国学的研究范式与知识生产机制正经历深刻转型。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青年学者不仅承载着学术传承的使命,更肩负着开拓学科新边疆的责任。在此背景下,“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分论坛汇聚来自5大洲14国近40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青年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全球南方文化外交与艺术交流、域外汉语资料对汉语语言学的贡献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对话。
论坛通过设置“发展新路径—研究新领域—学术新方向”的递进式议程,试图勾勒出一条从学科体系重构,到研究疆域开拓,最终回归学术根基夯实的演进脉络。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展中国学的研究广域和宽域,在实践层面推动形成平等、互鉴的学术共同体,通过知识体系的革新与重塑,为人类共同未来的知识图景贡献智慧。
“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分论坛也将作为世界汉学中心第二届“世界汉学与中国学文明交流互鉴学术月(世界汉学月)”重要学术活动单元呈现。
1.参会外籍学者名单

【巴西】
埃斯特·桑塔纳
圣保罗大学、圣保罗研究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

【菲律宾】
达琳·埃斯佩纳
新加坡管理大学助理教授

【加拿大】
翟庭君
三大洲社会研究所研究员

【喀麦隆】
乔西琳·肯内
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助理研究员

【美国】
高棣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

【美国】
凯莎
田纳西州立大学副教授

【美国】
魏美玲
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教授

【美国】
伍淡然
中国日报记者

【美国】
张仲思
麻省理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蒙古】
其米德策耶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翻译中心主任、教授,蒙中友好协会副会长

【墨西哥】
雨嫣
美国三一大学艺术系助理教授

【日本】
奥村佳代子
关西大学教授

【日本】
内田庆市
关西大学荣休教授

【日本】
千叶谦悟
中央大学教授

【日本】
田野村忠温
大阪大学名誉教授

【日本】
盐山正纯
爱知大学教授

【日本】
伊伏啓子
福冈大学副教授

【斯里兰卡】
安喜乐
华东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

【突尼斯】
本赫力法·法杜娃
突尼斯迦太基大学讲师

【乌克兰】
克秀莎
西南林业大学外籍专家

【希腊】
莫磊
希腊西马其顿大学教授、色萨利大学博士生

【意大利】
乔影
米兰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自由译者
2025年10月,世界汉学中心将隆重举办第二届“世界汉学与中国学文明交流互鉴学术月(世界汉学月)”。本届学术月在前届成功构建的学术对话基础上,致力于开启全球汉学与中国学发展的崭新篇章,推动跨文明理解的深度融通。
学术月期间将举办包括国际主论坛、区域文明对话、青年学者研习营、调研参访等二十余场系列活动。核心议题聚焦“文明互鉴与知识生产新范式”“中国学的全球本土化实践”“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与共享价值”“汉学与中国学青年人才培养”“中医药国际传播”“全球南方文明互鉴与协同发展”等前沿领域,推动汉学与中国学研究从学科对话迈向文明层面的相互启迪。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汉学与中国学专家、文化学者及学术机构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绘制跨文明理解的学术地图。
2025-10-11
2025-10-10
2025-10-09
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