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的探寻之路

记者、作家、学者、教师、旅行家、摄影家,索尼娅·布雷思勒在这些身份之间自由切换,游刃有余。然而,在众多身份中,索尼娅最喜欢的还是作家这一身份。因为在她看来,作家更为自由——“作家可以做梦,可以思考。作家不像记者,总是外在于他所观察的世界,作家就活在他所观察的世界里面。

2020-12-29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邓肯教授访谈录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在40多年前,当时是1976年的秋天,我得到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国家奖学金,先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当时的中国很有意思,似乎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化中,所有的事看起来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没有人会确切地知道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当然现在40年过去了,我们才完全认识到那些年的世界局势的一些必然性。

2020-12-29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林西莉教授访谈录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语教学并通过书籍、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介绍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和社会。除了学习中文、艺术史和历史之外,她还学习了中国古典音乐。在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期间,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师从著名古琴家王迪学习古琴。她曾多次访问中国,著有《汉字王国》《古琴》《另一个世界:中国记忆1961-1962》等书,并两次获得瑞典文学最高奖“奥古斯特奖”。

2020-12-25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译家金泰成

韩国译者和出版界在着眼于中国文学作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述”的问题之外,也应该考虑如何呈现中国故事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的继续推介与传播,也离不开中韩两国的互携与共持。

2020-12-24
英国翻译家韩斌:让更多中国故事被世界听到

2020年12月,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推荐下,经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评委会评选,第14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花落英国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手中。这位年近古稀的英国女人,不仅醉心翻译中国文学近20载,更是以推广中国当代文学为重要宗旨的非营利组织“纸托邦”(Read Paper Republic)的创始人之一,近期还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女性作家境况的调查。《欧洲时报》特约专访,走进这位投身推广中国文化数年的汉学家的翻译世界。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