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百家”:在利兹的中国文学翻译新中心

来源:《汉风》辑刊

作者:撰 | 弗朗西丝•韦特曼 译 | 李雪莹

2021-03-22

在英国,伦敦是全国大多数文学活动与翻译活动的传统举办地。几年前起,利兹大学的弗朗西丝·韦特曼(Frances Weightman)与莎拉·多德(Sarah Dodd)开始着手将利兹打造成为在英国北部的中国文学写作新中心。利兹地处伦敦与苏格兰之间,乘火车两小时就可抵达伦敦。该计划名为“文坛百家”,旨在开辟当代中国书写领域,并尝试与所有参与将中文经典译为英文这一庞大工程的人建立联络关系。目前,这个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并刚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韦特曼在采访中谈到,“文坛百家”这个研究项目的发起得益于一系列偶然又幸运的机会。2013年底,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发布了一项研究基金,期限紧迫。利兹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的联合项目“白玫瑰东亚中心”(The White Rose East Asia Centre)想要申请该基金,遂邀请研究员们提出新课题,来作为该中心的项目进行竞标。“事情正巧发生在我生完第二个孩子产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现实,因为该项目需要我经常到中国出差进行户外作业和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这对于有两个2岁以下孩子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客观上讲我也一直在考虑把我的研究重心从作家序言和传统小说研究转向现当代中国”,韦特曼在采访中如是说。恰逢韦特曼的合作伙伴萨拉·多德刚拿到博士学位并在利兹大学谋得教职。韦特曼与多德都系统学习过中国古典小说,但是二人却都对中国当代书写及其英译抱有强烈的兴趣与学习的愿望。于是,她们提出了项目申请,目标是建立一个研究联络网,并从中国邀请作家与翻译家来到利兹。尽管,在英国绝大多数与中国相关的活动都在伦敦举办,但是,韦特曼与多德想要将利兹建设成为英国北部的“文坛百家”新中心。

项目申请成功后,多德用一个夏天的时间在香港与一个文学社合作,联系作家、翻译家与出版人等。项目于多德回国后正式启动,不仅建立了虚拟读书俱乐部,每月推出一位作家特刊并发布双语短故事,旁边配有该作家简介(通常连接着“纸托邦”的优秀资源),并且为那些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读者配有作家其他作品的链接。每月发布的这些信息资源都已被存档,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可观的文档资源。项目启动初期,还邀请作家和译者将这些故事朗读录音,形成音频资料,这对于以中文或英文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些学生也是具有丰富潜力的读者群。虽然,由于技术的混乱和时间的限制,目前已停止提供这项发布,但是他们已经保留了一套十分有用的音频资源。

该项目一直致力于每个月尽量选择有新作出版的作家,因为这样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如果这些作家来英国进行新书必要宣传时,就可以邀请这些作家来利兹进行朗读。这种做法得到了作家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表示十分荣幸加入这个研究项目,并成为该项目作家联络网中的一员。因为通常来说,作家们的行程大多是在书店进行座谈活动,观众不多,并且大部分并不具备相关中国知识基础。但是如果参照作家联络网中参与市场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韦特曼认为,若是一个中国作家具备外向的性格,并且在“利兹之旅”、书展以及其他活动中表现良好,就可以确保增加作品的销售量;此外,要是某位作家不需要借助翻译就具备清晰的英文表达能力,则具有更高的价值,尽管这种情况十分少见。

“文坛百家”项目还在与Blackwells(英国一家连锁书店)的合作活动中开设了一些书摊,并且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活动中邀请到陈希我、韩斌(Nicky Harman)与出版人哈维·托姆林森(Harvey Thomlinson)作为谈话嘉宾出席,而由韩斌翻译的陈希我所著的《冒犯书》在活动最后被销售一空。读者们的反馈是,《冒犯书》这本书的情节具有高度争议性与震撼力,并且描写露骨,这些都与作者的个性、声音、绅士般的幽默以及作者的面部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位读者都认为这个作者十分亲切,因此他们欣然去买了这本书。

韦特曼指出,翻译始终是这个项目的核心,她对翻译家为这个项目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赞叹不已。她将其归功于中国小说译者,以及他们所扮演的采购、口译、推广等多重角色,这些工作往往是无名的,并且是无偿的。“我们这个项目欠了韩斌、汪海岚(Helen Wang)、戴夫·海森(Dave Haysom) 、艾瑞克•阿布汉森(Eric Abrahamsen)以及其他来自于网站“纸托邦”等人的巨大人情,他们提供了持续的支持、鼓励和联系,更不用说协助举办研讨会、评审比赛和促进其他活动”,韦特曼说道。

韦特曼承认,起初他们并没有真的期望联络网成员和大众对文学翻译过程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观众的提问和作者一样,几乎都是针对翻译的。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次翻译研讨班,并于2014年11月举办了第一次翻译比赛。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翻译人员和翻译新手共计88名参赛者。评委们认为,所有参赛作品的质量都是十分优秀的。随后,又举办了两次翻译比赛,分别是翻译新闻报道和翻译诗歌。备受推崇的小说杂志Structo 之前从未刊登过来自中国的特稿,却在第14期中刊登了“文坛百家”项目举办的第一次翻译大赛的所有获奖作品。另一个著名的文学杂志Stand也编辑了一个特别版,在第14期新的中国译本中来发表我们第一次翻译比赛的获奖作品(2017年春季发行)。以“中国之旅”为题,收入第二和第三次翻译竞赛的所有获奖作品,并包含项目联络网成员精选的诗歌、散文、评论,以及其他与中国有关,或对中国感兴趣,或具有中国传统的诗人的作品。

韦特曼在采访最后强调,未来他们将会更多地与学校进行合作,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以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们。2016年7月举行的儿童文学研讨会,就汇集了很多实践者、专业学者和教师们。这次研讨会也为演讲嘉宾们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与灵感,如汪海岚、Minjie Chen、陈安娜(Anna Gustafsson Chen)等,由此也为年轻读者们提供了杰出的网络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资源。韦特曼很高兴他们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暨与学校教师加强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英国在学校层面对学习中文的课程设置与资助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坛百家”项目向AHRC提交的进一步研究资金已获得成功,这一资金将继续支持该部门的工作,以便更多的读者参与到中国文学的翻译中来。


编者注:本文转载自《汉风》辑刊第二辑

责任编辑:张潇尹